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完整文本阅读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小说叫做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,是作者“昆吾”写的小说,主角是叶轩魏忠贤。本书精彩片段:他穿越了,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。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,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,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!斩奸臣,屠建奴,收腹地,立新法,一切对抗他的人,他都一一铲除。西蕃,吐蕃,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?缅甸,安南,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?东南沿海,那将是大明渔场!——他不仅要一统天下,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!...
《完整文本阅读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精彩片段
东暖阁内,崇祯继续完善了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。
而宫外一处府邸中,数人齐聚。
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,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,礼部右侍郎钱谦益、右都御史曹于汴、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。
这些人毫无例外,都是东林党的人。
“受之(钱谦益的字),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。”
众人精神一震,看着说话的张凤翔。
“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,被内操卫队抓住了,陛下龙颜大怒,
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、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,罚俸禄一年,廷杖二十,方正化亲自动手,
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,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;
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z教的人,负有失察之责,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。”
众人眼中满是震惊,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,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。
“稚羽(张凤翔的字),消息可靠吗?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,陛下怎么会……”
“这有什么,皇宫里各大势力安插的人还少吗?陛下不这么做,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吗?
陛下知道这一点,所以才借这个机会杀一儆百,向我们宣示,确立皇帝权威呢!”
“对,我也是这么想的,不仅是在敲打我们,更是在敲打魏忠贤。”
“这么说来,陛下是在忌惮魏忠贤了?”
……
一众人讨论着,脸上满是笑容,虽然是在敲打他们,但魏忠贤损失更大,至少锦衣卫表面上的指挥权被z干掉了。
阉党的势力被打压了,他们东林党的机会就多了。
刚刚说完事情来龙去脉的张凤翔突然道:“受之,既然陛下有意打压魏忠贤,我们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弹劾魏忠贤?”
“不要!”
看着疑惑的众人,钱谦益放下茶杯,慢悠悠道:“陛下刚登基,他是什么脾性我们都不清楚,他到底是不是在拿魏忠贤在试探我们,我们也不清楚,
想弹劾魏忠贤至少不能是我们先来,交给督察院来,只要他们出头,我们就跟着上,
而且,就以昨晚的事情想要扳倒魏忠贤不现实,否则陛下直接动手了,也不至于搞出早上的那一幕。”
“言之有理!”
“果然还是钱公思虑周全,我等佩服!”
“对,如果我们弹劾了,到时候陛下为难,想惩戒有些为难,不惩戒就伤了大臣们的积极性,让陛下难做,后面会给我们穿小鞋的。”
……
“我们不能弹劾魏忠贤,但能恶心他。”
钱谦益又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,让众人愣住了,搞魏忠贤的党羽和搞魏忠贤有什么区别?
右都御史曹于汴若有所思道:“受之说的是奉圣夫人吧?”
众人恍然大悟。
奉圣夫人是熹宗的乳娘,按道理是熹宗的长辈,可这和新帝没关系。
让一个没关系的长辈、还是生性淫z荡、阴辣狠毒、魏忠贤的对食的人居住在后宫中,是谁都忍不了。
“对,我估摸着,陛下也想动手,但找不到理由,我等弹劾,既是削弱阉党的实力,又深得陛下欢心,等事成之后,我们就传出去,也能获得百姓认可,一举三得!”
“而且,非后宫之人居于后宫,这是不符合礼法,本就是属于我礼部的管辖范畴,由老夫弹劾正合适,谁都找不到毛病。”
“于汴,明日朝会,老夫先弹劾,若是陛下不允许,你就再附和,其余人再跟上,总之,客氏的罪必须得定下来。”
众人点了点头,钱谦益继续道:“这事就这么定了,我们现在重新将客氏的罪名梳理一下,相应的罪证也再推敲一下。”
“第一,迷惑先帝,先邀上淫宠。”
“第二,迫害后妃,断绝皇嗣。”
……
一直到了很晚的时候,众人才将罪证给梳理完成,看着厚厚的一叠罪证,众人相视一笑,这里的每一条都是真实发生的,每一条都能杀客氏十遍都不够。
“钱公,若是陛下不……许,怎么办?”
兴致正高的众人,脸色突然凝固了,钱谦益低声道:“那就死谏!”
不待众人脸色骤变,又解释道:“新帝登基,手上无可用之人,我们就是,
其次,这些罪证都是实打实的,谁都无法反驳,陛下不可能为了袒护而杀我们,这影响太恶劣了,以后谁还敢说真话?”
众人听完心里猛然松了口气,再次叮嘱了一番后才散去。
第二天卯正时刻(早上六点左右),崇祯还在迷糊中,就被周皇后给叫醒了,一番穿戴洗漱后,崇祯打着哈欠前往皇极门,御门听政。
顾名思义,就是皇帝在家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,而不是在殿内,但皇极门就是殿宇式的宫门,前后大门关上,那就是宫殿。
一路上,崇祯都在吐槽明代上朝的制度和前崇祯,简直跟有病一样。
皇帝五点前就得起床,大臣们更惨,住的离皇宫近的,凌晨三四点左右就要起床更衣,住的远一些的,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了,五点就得在宫门外排好队。
凌晨两三点起床,到酉正(下午六点)下班,工作时间高达十五六个小时,能有精力处理好才叫怪了。
前崇祯也是,为了挽救大明,天天上朝,这个时间点、这种天气,在床上躺着抱着周皇后不舒服吗?
到了皇极门,六部九卿等等大臣们都到齐了,崇祯坐到龙椅上,众大臣一番行礼之后,王承恩上前。
“有本启奏,无本退朝!”
众大臣站起来后,看着平台上的皇帝,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。
平时平台上除了皇帝外,只有皇帝的随身太监王承恩,可今日在王承恩侧后方竟然还站了一位太监,正是方正化。
更让众人震惊的是,方正化竟然还挂着刀。
要知道,黄极门内,武将都不得带兵器入内,可现在是什么情况?
“诸位爱卿,都没有事情要上奏吗?”
马甲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佚名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,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。昆吾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,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,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812791字,小说最新章节第1344章 追杀,下一步计划,小说状态连载中,喜欢穿越、打脸、历史、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。
书友评价
你还热血上了?水字数就水字数,搞得那么文雅!
历史书写好很难,这本算不错了
刚刚看了下,东征一百多章了,还在前线战事拖拉,朝堂布局就提了一嘴。水字无疑,按照这个进度要写完东征最起码还要水个一百章……
热门章节
第224章 银子有些多,帮朕花点?
第225章 大格局、大功业,风物长宜放眼量
第226章 初见袁可立,再见历史‘名臣’
第227章 耕地瞒报,触目惊心
第228章 万事俱备,良性循环
作品试读
崇祯点了点头:“大叔,这件事情比计较严重,我们需要确定消息,如果你所说是真的,我们既往不咎,但若是谎报,那就别怪国法无情了。”
说完,朝着李若涟道:“李二,将他们几个人安排住下。”
待李若涟的手下将几人带走后,方正化道:“皇爷宅心仁厚,当真有尧舜之姿。”
“谈不上,这都是朕的子民,若是朕将国家治理好了,哪来的这么灾民,一切都是朕之过。”
崇祯摆了摆手:“走吧,去其他地方再看看!”
一个时辰后,一行人又遇到了四波难民,都是从陕西境内来的,分属不同的地方,基本上先前的中年汉子所说的差不多。
陕西境内已经乱了套了。
一路上崇祯面色都很平淡,但身边的方正化知道,这位大明王朝的主人已经在暴走的边缘了。
秘密回到宫中后,崇祯才让人通知了王承恩,让朝臣们散去。
被皇帝放了鸽子,这群大臣只能将一肚子郁闷藏在心中。
“皇爷,您总算回来了!”
回到东暖阁的王承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,不待他喘口气便听见了崇祯的吩咐。
“大伴,去司礼监将近三个月的奏疏都调过来,一份份的查一查,看看有没有陕西上报灾民、民变的奏疏。”
半个时辰后,数千份奏疏摆在了乾清宫中,他之所以调全部而不是陕西的,主要是不想让朝臣知道真实意图。
“皇爷,自天启七年七月一日起到昨日,陕西境内一共上了二十九道奏疏,只有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在八月十一日上了一份奏疏。”
崇祯接过王承恩递过的奏疏,打开迅速的扫视着,奏疏上写着:
“臣巡查陕西,自去岁一年无雨,草木枯焦,七八月间,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……”
这份奏疏明确的记载了陕西的天灾人祸、民变的情况,最后结尾说: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,与其坐而饥死,何不为盗而死,犹得为饱死鬼也。
奏疏最后的批复更是可笑:此饥民也,掠至明春后自定矣!
不过崇祯看着批复的日期就知道为什么了。
八月二十二日,朱由校就驾崩了。
八月十一日的奏疏,这个时候朱由校已经是病重了,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件事情。
身为臣子,为君分忧,皇帝病重无法处理,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?
砰!
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,暴怒道:“这群狗官,只知道结党营私,争权夺利,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,这种事情都不上报,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,三边总督、内阁又在做什么?”
怒骂了几句后,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为什么会发生民变,因为吃不饱。
为什么吃不饱,因为苛捐杂税太重,这是表象。
最根本的问题在于,百姓的耕田太少了、产出太少,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、士绅手中了。
不将田地给弄出来,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,都无济于事。
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,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,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,这么算下来,平均亩产两石半,也就是380斤左右。
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,算下来也就700斤左右,这还只是稻谷,再加工成米,估计只有500斤。
古代农民可没有大鱼大肉,油水少,一个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够,这些米也只有一个人一年的口粮。
小说《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“行了,朕也懒得跟你们废话。”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嘉徵的话:“说吧,此次机会背后指使人是谁?”
“不说是吧?”
等了片刻后,数百学子没有丝毫的动静。
崇祯冷声道:“李若涟,将这群学子抓起来,每人先赏五十军棍,朕倒是要看看这群人脊骨是不是和嘴一样硬。”
得到命令的李若涟手一挥,数百锦衣卫就冲入学子之中,一时间鸡飞狗跳。
“陛下,这些都是贡生,大明律有规定,不得对秀才以上学子动刑!”
“陛下,大明律有令,若是学子犯错,需通知当地儒学提举司处置。”
“陛下三思,这些都是国子监的学子,是天子门生,这……”
“够了!”
看着一个个大臣出来求情,崇祯怒喝了一声。
“跟朕讲大明律?还跟朕讲规矩?朕倒是要问问,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,还是这群学子的天下?”
“看看这群读书人一个个到底都是什么德行?”
“九大边关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,抵抗外来侵略,死了多少将士?耗费了多少的军饷?”
“陕西大灾,陕西巡按御史的奏疏你们没有听见吗?
百姓流离失所,饿殍千里,灾民常以草根、树皮、甚至捣石,吃“观音土”充饥,甚至易子而食,此等惨状之下,这群读书人又在做什么?”
“朝廷给了他们六项特权,还可以每月领一笔俸禄,你看看他们现在聚众闹事,有关心过百姓的死活吗?”
“稍一有不满就抨击当权者,骂骂贩夫走卒,天生就觉得高人一等,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。”
“没有前线将士的拼杀,没有百姓的供养,没有朝廷的恩赐,他们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读书吗?”
“不好好珍惜机会读书的机会,不去研习圣人经典,不想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,却一门心思的想着结党营私、攀附权贵,这还算是读书人吗?
朕真替将士们和百姓们感到悲哀,用生命换来的却是如此麻木不仁的一群人。”
“这些人未来都将通过科举进入大明的官场,成为大明的基石,可你们看看这群人,张嘴知乎者也的圣贤话,满腔的仁义道德,实则一肚子的男盗女娼,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。”
“若是当这些人进入朝廷,大明亡国不远了。”
……
崇祯突然爆发了,将跪在地上的数百学子骂的狗血淋头。
他是真的怒了。
想想十七年后,这里近一半的降了建奴,他恨不得将这群人抓起来点了天灯。
所有人都很是诧异,这还是皇帝吗?
怎会说出如此粗鄙的话语?
可这番话却是直接说到了在场所有看热闹的百姓心坎上了。
愤怒过后,崇祯再次盯上了钱孺林:“钱孺林,朕再给你一次机会,说出此次集会的幕后指使者,朕从轻发落,否则别怪朕不客气了。”
钱孺林沉默了,嘴角有些发苦,但依旧硬着头皮:“陛下,是学生组织的,只想为钱公讨一个公道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
崇祯冷笑了一声,随即低喝道:“李若涟,带人将江南会馆给朕查封了,里面所有人一应打入诏狱,严刑拷打,若是有任何反抗,直接杀了。”
一句话,将钱孺林和在场东林党的大臣们吓得浑身一哆嗦。
“陛下,您……”
“闭嘴,朕给过你们机会了,可惜你们没有珍惜,现在想求饶,晚了。”
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孺林的话。
而后转身看了看国子监内的贡生,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贡生,又朝远处看了看围观的百姓们。
忙到现在,天色已晚,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:“大伴,方稳什么时间回来,就什么时间叫醒朕!”
嘱咐完,倒头便睡。
第二天早上,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。
一刻钟后,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:“方稳,辛苦你了,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。”
“大伴,赐座!”
“奴婢叩谢陛下!”
方稳谢完恩后,便道:“皇爷,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,蒲城、白水、泾州、富平、淳化、三元等地皆有叛军,
主要原因是大旱,颗粒无收,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,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。”
“不是叛军,是民变,记住了!”
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:“你继续说!”
“皇爷,十六处民变中,以白水尤为严重,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,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,诛杀了知县,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,现在已经将聚集了近六千人。”
“这些人中,骨干力量是叛卒、响马、驿卒、逃卒,约占了一成,余者皆是饥民、难民。”
“其余各处,都是数百人到千人不等。”
这一刻,崇祯脸色终于变了,他知道严重,但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。
这些人合在一起接近两万人了,即便大部分是难民,两万人也足够府军喝一壶了。
况且,现在内地的府军战斗力真的能扛的住吗?
“方稳,你先下去休息吧!”
待方稳走后,崇祯揉了揉太阳穴,然后起身朝着皇极殿而去,眼中杀意毕露。
他倒是要看看这群素位尸餐的朝臣们怎么解释,解释不了就不要怪他举起屠刀了。
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!”
王承恩说完后,退至一边,眼观鼻鼻观心。
“陛下,臣有事启奏。”
崇祯瞅了一眼,竟然是右佥督御史毛羽健。
“准奏!”
“陛下,臣调查我朝驿站实情后,请陛下裁撤驿站。”
“理由有三,其一,驿站日益腐化,已经失去了原本职能,且驿卒逃离严重,已然无法正常运转;
其二、目前驿站两千三百六十六座,驿卒近十万人,开支极大,裁撤后费用可转用做辽东军饷;
其三,裁撤后,可以将驿站的劳役编派给农户去承担,增加杂役。”
听闻毛羽健的话,崇祯脑海中如同惊雷响起。
毛羽健这个人名他没有印象,但裁撤驿站这件事情却是有历史记载。
李自成为啥会造反,就是因为崇祯裁撤了驿站。
在银川做驿卒的他失业了,又欠了外债,结果这货竟然杀了债主,紧接着媳妇与同村人通奸,他又杀了媳妇,无奈之下只能出逃。
逃到甘州参军,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,王国任参将,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。
崇祯二年因为军饷的事情,他又把提拔他的王国给杀了,然后就造反了。
从整个时间的发展来看,失业是李自成造反的导火索。
抛开失业看,从李自成所干的事看,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,没有失业的事,后面估计也会因为其他事情造反。
“陛下,臣附议!”
兵科给事中刘懋也出班赞成御史毛羽健的提议。
“毛健羽,朕问你,你是何官职?”
毛健羽愣了一下,搞不清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,但也立刻道:“回陛下,臣是右佥督御史。”
“你还知道你是右佥督御史,你可知道自己的职责?”
“回陛下,纠劾百司,辨明冤枉,提督各道,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。”
砰!
从朝会开始一直平静的崇祯,猛然拍了一下龙椅,猛然站了起来:“那裁撤驿站这种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?”
“臣周奎参见陛下!”
周奎进了东暖阁后,立刻跪倒行礼。
崇祯慢慢的翻看着奏折,仿佛没有听见周奎的行礼一样。
半刻钟过去了,崇祯依旧没有叫周奎起来的意思,周奎双腿已经发麻,内心也在思付着皇帝是什么意思?
又是半刻钟过去,崇祯将奏章放下,淡淡道:“周奎,你可知罪?”
周奎猛然一惊,低声道:“陛下,臣不明白……”
“不明白?那你告诉朕,你为何有数十万的家产?”
“陛下,臣是冤枉的,臣怎么可能有这么多……”
“周奎你这是冥顽不灵呀。”
崇祯厉声打断了周奎的话:“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时,南城青烟楼雅墨斋,你答应陈少铭帮他弄一张盐引,他答应事成之后给你十万两白银,预先支付你三万两,这总不会错吧!
你可真迫不及待呀,朕刚登基你就开始捞钱!”
“天启七年九月初三,大同王家家主约你在凤鸣院相聚,商议茶引的事情……”
“你一个国丈,竟然去青楼,你的礼义廉耻呢?皇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完了!”
“锦衣卫查到的,你总不会否认吧?你当锦衣卫都是瞎子不成?要不要朕将这些人都拉抓过来问问?”
“锦衣卫的诏狱你应该知道吧,信不信朕让你去诏狱住半个月?”
听见诏狱,周奎浑身一哆嗦,眼中满是恐惧之色,进入诏狱的人有几个是能活着出来的。
“周奎,朕给你个活命的机会,只要你交出贪墨的财产,朕既往不咎。”
“陛下,你就是把臣杀了,臣也没有这么多财产呀!”
崇祯冷冷的看着哀求的周奎,心中满是冷笑。
周奎这个人贪财、吝啬之极,历史记载,崇祯十七年,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,崇祯让大臣们捐银子助饷、招募兵勇。
既然要捐,那就得先弄个榜样,于是崇祯让太监高定到周奎府‘借钱’,结果这位爷充分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,哭的那叫一个惨。
总之就是要钱没有,要命有一条。
周皇后得知后将周奎训了一顿,然后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所得的五千两交给了周奎,谁曾想周奎只捐了三千两,反倒是赚了两千两。
其他皇亲国戚、王公大臣见国丈都如此,也纷纷效仿,最后崇祯只募捐到13万两。
李自成进京后,周奎被抓,逼的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媳妇,又严刑拷打之下,才交出了自己的家产,白银高达52万两,珍币复数十万,折成白银有300多万两。
最无耻的是,这货竟然为了保命,竟然将藏在他府上太子朱慈烺交给摄政王多尔衮。
最后这条,才是崇祯要第一个找周奎麻烦的主要原因。
钱谦益无耻,但和周奎比起来,就不算什么了,至少人家没有为了钱杀妻卖子。
“周奎,朕再问你最后一次,你交是不交?”
“陛下,臣真没有这么多钱,臣……”
“来人,将周奎拉出去砍了!”
方正化进来直接掐起周奎的脖子,周奎剧烈的反抗着:“陛下,臣女是皇后,臣是国丈,你新登基,不能杀国丈呀!”
“国丈?”
崇祯冷笑了一声:“朕既然可以封她为后,那朕就可以废了皇后。”
简单一句话,让剧烈挣扎的周奎瞬间安静了下来,满眼的不可思议。
帘后的周皇后即便是事先知道了崇祯的计划,此刻再次听见废后的话也是脸色苍白,浑身都在轻微的颤抖着。
“周奎,朕若是将你的罪证公布出去,你觉得朕废后会有人敢说闲话吗?”
“朕再给你一次机会,交是不交?”
过了足足盏茶的功夫,周奎也没有说话,崇祯一挥手:“拖出去,砍了,抄家,所得家产全部入内帑,族人全部流放苦寒之地。”
方正化得到旨意便拖着周奎朝外面走去,周奎如梦初醒,惊叫了起来:“臣交、臣愿意交出来,请陛下放过臣一家老小!”
说完竟然大哭了起来,哭声那叫一个惨。
听着哭声,崇祯脸色有些厌烦,若不是碍着周皇后的面子,他真想把这货拉出去砍了,哪会这么麻烦。
“大伴,告诉李若涟,周府给周奎留着,再给周奎留一成家产,其余全部入内帑。”
“另外,让李若涟将牵扯的人都给朕抓起来,他们不是有钱吗?想活命那就拿钱,送了多少,十倍给朕送回来,少一两银子,那就砍他们一个族人。
若是有官职在身的,全部革职查办,永世不得录用。”
崇祯说完,又对着大哭的周奎道:“周奎,从即日起,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、士绅们有来往,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,朕就直接砍了你。”
“拖出去!”
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,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,跪倒在地上:“臣妾多谢陛下!”
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:“玉凤,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,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,国丈是必杀无疑了。”
“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,你就晾一晾他,免得他不长记性。”
“等朝局稳定了,朕就封他一个伯爵,赐些田地,安心的做个富家翁!”
“臣妾代家父谢陛下天恩!”
“凤儿,以后不是正式场合,不用行大礼,你累朕看着也累,到了后宫就是家里,不用如此繁琐。”
崇祯扶起周皇后,笑道:“时间不早了,咱们去休息吧,早日给朕生个龙子龙女!”
有道是: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z宵。
一夜欢愉,早起的崇祯精神满满。
带着方正化等人围着煤山跑了几圈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他可不想目标未完成之前就挂了。
洗漱用膳,上早朝,有了昨日的杀伐,今日朝会上众大臣老实了很多,崇祯也只是提了一些意见,全部让转入内阁处理。
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,崇祯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,每天都是上朝、批一些内阁和司礼监意见相佐的折子,然后陪周皇后、田贵妃等人,日子倒也潇洒。
这也让朝中众大臣松了一口气。
这一日崇祯刚用完早膳准备去上早朝,方正化脸色极其严肃的就进来了。
“皇爷,派去忠州传旨的方家回来了。”
“快让他们进来!”
崇祯很是开心,他现在很想迫切知道秦良玉的反应,随即看着方正化严肃的表情,疑惑道:“你怎么这个表情?”
“皇爷,出大事了!”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