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老夫人自是知晓府中孙辈的底细。
可她再看许舒窈,一手簪花小楷写得亦是极其漂亮。
她心中暗自赞许,又问及其父,知道许父原也是中过举人的,稍稍沉吟了会便道:“我之前见过你阿弟,是位极聪慧的小郎君,他的学业可还好?”
许舒窈写字的手一顿,又不紧不慢地答道:“累老夫人惦记,阿弟极好,学业也不错。他之前到沈家族学读过两年书,那里的先生都夸他呢!”
萧老夫人听着这话头,才有些疑惑道:“为何只读了两年?”
许舒窈抬头望向面前的老人,见她眼中真切的关心,方敛了心神道:“说是族学那边的夫子身体不济,无法再教府外的弟子了。”
清楚老夫人并不知晓此事,许舒窈心里不由得燃起希望来。
萧老夫人听后一时间沉眉不语,出了这样的事她竟一概不知!
她走出了这间内室,一到外面,便让身边的丫鬟去打听。
不过一会儿,那丫鬟便回来了。
知道那寄住的小公子这些日一直呆在府中读书,萧老夫人更是气极。
张口欲让人去唤陈氏,想了想,又罢了手。
之前霁云斋里出的事,作为府上的老太君,萧老夫人也是清楚的,不然便不会给这许家丫头机会了。
沉吟片刻,老太太才道:“等墨儿回来了让他到我这儿来吧!”
面前站着的丫鬟忙应诺退了下去。
与许舒窈挨着书案的萧家三姑娘听了她的话,面上已经带了几分埋怨,“表弟近日未去族学么?表姐怎么不与我母亲说?”
“姨母知晓的。”许舒窈轻轻地回了这句后便重新拿起了笔。
她心里明白这事若让老夫人知道后,姨母那边一定会对她更不满意。
可她入京便是为了阿弟的前程,又哪里还耽搁得了?
况且,姨母要是放在心上,又岂会等到今日?
更重要的一点是,许舒窈觉得此事或许与萧墨有关,解铃还需系铃人,那人应该有办法吧?
她自不便去找萧墨,但若是老夫人知道了,他便不可能不知。
一个时辰的时间,很快便过。
话说这一日,松鹤堂很晚也未等到这位世子爷,倒是有负责采买的管事回来说,外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,宫里才宣的旨意,说是封了沈家女为二皇子侧妃。
王氏当时正喝着茶,她哎哟一声,人立马便站了起来,手中的茶盏一时也被摔到了地上。
旁边的丫鬟忙手忙脚乱地去收拾。
王氏犹自问道:“你可听清楚了?”
那管事也是一脸急色:“小的采买时碰到沈家的下人,说是上午才宣的旨。”
王氏这才慢慢坐了下来,心里不由得琢磨,怎么他们这边一拒了沈家,宫里头便有行动了?"